找到相关内容5181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白对照《清凉山志》(1)

    见老耄,羸毁少气,拄杖而行。宫人彩女,亦复羸老。宫殿崩坏,虚空暗冥。波旬大怖,身毛为竖。念言:‘此何变怪,令吾宫殿委顿乃尔?将命终尽,天地遇灾劫被烧耶?’时魔波旬,断除贡高⑻,舍恶思想。文殊所化,...,子欲谁出?”又曰:“贪嗔痴,即平等法界,我于是中,非已出离,非未出离。若出不出,则堕二见。”  灵山会上,五百比丘,得通,未得忍。以宿命智,各见过去,杀父害母,及诸重罪。于内,各各怀疑,于甚深法...

    明 镇澄 今 苏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268399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郭仓哇大师说:“祈祷上师,空行护法视如子;祈祷上师,恶魔鬼怪不敢欺。”  四、应避免的过患  须知上师是佛、菩萨的方便显现来度众生,弟子依止上师时纵遇违缘,也应常念上师。因不净,所以见师之过,犹如对镜丑或美,在自己不在镜子。《摄颂》云:“有时上师怒,应知业重,常发随喜,求忏魔无便;坐常在师旁,师起我亦起;如我在坐时,当起身迎候;受用当供师,师前我当后;行时在师左,不履上师影;遇路险兽危,先启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新唯识论三论判

    人陷于物欲,不能自拔。即是完全物质化,而消失生命,便不会有心,便失掉了固有的本体,只是一堆死物质。  如此岂非有得失?有得失便有生灭,有生灭便非常恒,焉可为?又不会有心而是一堆死物质,岂非以外...浑然与物同体,程伯子之实证也。宇宙不外吾,陆象山之悬解也。又引阳明语录云,先生游南镇,一友指岩中花树,问曰:天下无心外之物,如此花树,在深山中,落,于我心亦何相关?先生曰:汝未见此花时,此花与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068670.html
  • 新罗僧与唐佛教

    皆有的“一心”。它强调众生本心具足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,性满足,因此造善造恶,全在个人,成佛根据,就是。它在理论上以“一心二门”的形式阐述“唯识无境”的命题,在实践上,则排斥“离心外求”而突出内心...大安和元晓的编纂或创作。所谓得龙宫云云,属于佛教的一种传统的假托。  大安的生平不详。元晓(617—686)则是新罗佛教中一大名家。《三国遗事》中也有关于他的传说。他的佛典注疏八十六种,现存二十二种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468674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(续)

    ——或自性。在信徒的心中,原则上讲,这二者也是可以统一起来而看作不同的方便,如宗密就说“经是佛语,禅是佛意,诸佛心口必不相违。诸祖相承,根本是佛亲付,菩萨造论,始末唯弘佛经”。这当然是很圆满的理境...,经师与禅师间仍然有不同倾向。如在经师看来,圣典既然是圣者量的流出,因而它的至上性和规范性是不容怀疑的,所谓“依经立本”,经教成了楷定一切法的标准。依经师的意见,一味证,不轨于圣教,难免陷入暗证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868801.html
  • 拉卜楞地区尼姑寺现状调研

    因为自己至爱的亲人去世后,立志出家守节,为其亡灵超度,以获的欣慰。依以上述,虽然尼姑出家原因种种,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为一种女性感觉到生存和生活的压力,自己又无力应付,遂出家为尼,以图清静。...反封建斗争和继而掀起的十年浩劫,使该寺成为一片废墟,尼姑们被强行遣散回家,参加生产劳动。其间大部分尼姑还俗,也有个别一直在家或云游修行,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该寺的法脉不断。上世纪80年代宗教...

    王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5168855.html
  • 湘山宗慧禅师及其《牧牛歌》

    语言文字暗通款曲,令学人反观、顿见自性,经中的牧牛这个譬喻由此成了禅师绕路说禅的重要意向。  在禅门中,首先将牧牛这个譬喻引入修行生活者当是马祖道一禅师(709~788)及其弟子、徒孙辈。如...行,终无少法。”寻制于章敬寺安置。王公逮于士庶,其诣者日有千人。司徒杨公绾,情游道枢,行出人表,大师一见于众,二三目之,过此黙然。“吾无示说。”杨公亦退而叹曰:“此方外髙士也,固当顺之,不宜羁致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268957.html
  • 为什么佛说法四十九年,未曾说过一字?

    如果我们现在时时锻炼,晓得一切色相,一切境界都是空花水月,都是妄想现前,不去追逐,不去贪求,不去执取,都空净了,那么一旦这肉体损坏时,四大分散了,这八识心王出来之后即能做主,不随境转而不入胎胞。...、用口说,或是写出经文,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来说法,这些都是有相的。报身是佛的智慧身、光明身,是佛在因地修行,积累的智慧功德,是福德庄严、不可思议的光明大报身。报身有两种:一种是受用报身,是佛自己受用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369064.html
  • 佛学的组织法

    二边,为成就戒学、心学,为成就法、义,所以设立律藏。  3.为对治的见取,为成就慧学,为通达法、义,所以设立论藏。  贰?佛典的分类   一、三藏  佛陀的教法,经过弟子们几次的结集整理后,分为...。  2.应颂:音译祇夜。和契经相应,以偈颂重覆阐释契经所说的教法,又称重颂。  3.记别:音译和伽罗那,又称授记。本为教义的解说,后来特指佛陀对弟子们的未来所作的印证。有记说、为他记说二种。记说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169144.html
  • 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全球化发展之研究

    净耳”,是以佛陀在《维摩诘经》中开示说:“随其心净,则国土净。”意即若能实践佛理,一旦清净了,娑婆即常寂光净土,净土就在人间。  由此得知,佛教是“人间”之教,在人间创造他的净土是佛教的终极目的,...不法之徒利用其幽微难明之处大行诈骗之卖,形同“一盲引众盲,相牵入火坑”。   其实,正派的宗教信仰,都是教人反求,推己及人,佛教亦然。天下哪有顿悟得证保证班,即身成佛速成班。佛曰:“内求...

    陆 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869454.html